close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這個媽媽瘋了,虧他還是個大學教授,用錯誤的方法在教自己跟別人的小孩。

(延伸閱讀:

東海教授狀告小六生! 全班轉班只剩女兒一人

原文網址: 東海教授狀告小六生! 全班轉班只剩女兒一人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19/104271.htm#ixzz26vc4knjS

)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學歷越高的人,腦袋的洞恐怕跟他念進去的書一樣大。

該怎麼說,透過提出告訴來給小學生教訓,真的是很可恥的事。

在台灣有所謂的"完全行為能力"及"限制行為能力"者的區別,其中小學生歸類為限制行為能力的涵蓋範圍內,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學生不懂得甚麼事情叫犯罪。

在小學甚至沒有記過及警告,避免用記點的方式給自己貼標籤,小學階段可塑性高,也最容易用教導的方式矯正行為,然而,也是最容易留下傷痕的年紀。一整個班及被壟罩在會被告訴的氛圍下,我不相信沒有學生不恐懼的,甚至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犯罪了。

而這個大學教授用自己的片面判斷,認為自己的女兒受到霸凌了,沒有教自己的兒女面對,也沒有給有嫌疑的學生解釋的機會,便自己用自己的方式來判斷對錯,除了給自己的女兒貼上標籤,到底還留下了甚麼?

當然,我並不是刻意將小學生的行為合理化,然而"霸凌"這樣的心態及行為,並不是由加害者或被害者片面表現就能判斷,我認為也許這個大學老師的女兒一開始也不覺得被欺負了或怎麼樣,沒想到自己的媽媽聽到這些事情就好像自己被欺負了一樣,用相當極端的方式處理這樣的事件,讓自己的女兒在學校的立場越來越不保,整件事情就像滾雪球一樣,女兒在學校被貼了標籤,便遭受更多異樣的眼光,然後受到的欺負越來越難以想像,我想最後該轉學的,其實是自己的女兒,而不是別人的子女。

許多家長往往忽略掉一件事,學校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自己的子女在學生生活就是在學習社群生活,受到疑似霸凌最好的處理方式並不是急著告狀或是幫自己的子女出面解決,而是應該給予自己子女勇氣,教他如何拒絕霸凌及如何反抗。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很高傲,自認為是老師眼中的乖小孩,所以動不動都用跟老師告狀來威脅別人,久而久之,別人會對這樣的行為感到厭惡,反而就越喜歡欺負你出氣,慢慢的我才學會,最好的面對霸凌的方式,除了交朋友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面對事情的勇氣。

看完這樣的新聞,我真的很替這個大學教授的女兒感到憂心,除了未來在面對社會的適應力之外,遇到一點小事媽媽就緊張的不得了,不但降低了女兒的抗壓性,也讓女兒少了學習解決事情的機會及能力。

至於這些被告的學生,我想到長大也不明白,到底為了甚麼而這們年輕就被告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