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為六年級生後段班的我,剛好處在台灣世代交替的文化中,許多我小時候的東西都變成了復古,然而卻在我還沒害怕改變的時候,這個世界一直不停的更新著。

正因為如此,許多在我們小時候曾經有過的小店,隨著記憶的洪流,慢慢的消失在這個都市叢林中。

印象最深刻,就是會在放學途中經過的各種文具店及雜貨店,文具店裡賣的不只是文具,還會有一些小玩具、抽獎、書卡畫冊...等等,可能一次花五塊、十塊,就可以帶走沒什麼用途,但是可以跟同學玩很久或炫耀很久的小東西。

至於雜貨店,大概什麼沒營養的食物,像糖果、蜜餞、肉乾....等等,也就是現在到一些復古商店看得到的小零嘴,在以前的雜貨店都有在賣。

早期都市化範圍並沒有這麼普遍,尤其很多地方都是一個個的小聚落發展起來的,所以有一些特殊的雜貨五金行就成了一個小鎮或小市區內相當重要的物流聚集地。

不像現在,書店、超級市場、五金百貨林立,以前的雜貨五金行小到零食,大到家具,應有盡有,只要到一些比較偏遠的小鎮,例如花蓮、恆春、埔里....等等,似乎都還有這樣的店存在,不過這些店為了生存,規模也越來越大,已經失去的傳統的那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味道。

台中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店,但似乎要在很特別的地方才看得到。

在離我們家不遠,接近市中心的地方,有個規模不算小的傳統市場,看得出來有很悠久的歷史,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人買菜的地方轉往生鮮超市、大賣場等營業時間較長的地方,而傳統的早市大概只有歐巴桑比較會有空,也比較習慣去逛。

而這個傳統市場的旁邊,就開了一家雜貨五金,店面不大,仍舊應有盡有,雖然並沒有什麼豪華或品質優良的商品,但價格實惠,東西種類齊全,也算是很重要的商店型式,至少對於在這附近住了幾十年的、也買了幾十年的老鄰居來說是這樣。

IMG_4087  

媽媽堅持要來逛這裡,因為才有她需要的坐墊。

裡面的商品堆的琳瑯滿目,媽媽說,這次還是有整理過的,之前亂的像倉庫一樣,東西都不知道要怎麼找。

老闆也很厲害,只要是他們有賣的,他都會很快速的指出位置,舉凡洗衣網、坐墊、鍋碗瓢盆、玩具.....大概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要用的都包辦了。

然而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客群都是老先生老太太,而且來買的東西,還不像是這裡應該會有的。

老闆偶而也會幫朋友寄賣一些特別的商品,今天他就一直在促銷芳香劑,只要有客人上門他就會推薦一下。

接著,有個老太太過來,跟老闆問了一個令我覺得很意外的商品:

「頭家,你這有沒有賣英文字典?」

我本來以為老闆會說沒有的,後來比了比一區堆了很多書的區域,便跟老太太說:

「那邊找找看還有沒有。」

後來有個女生,應該是老闆的女兒過來幫老太太找了找,好像找不到,老闆便回答老太太說:

「可能賣完了,我在幫你進啦,要下裡拜喔。」

我心裡想,這邊當然不會有阿,應該要去文具行或書店買吧。老太太聽到還要等一個禮拜,露出一個很無奈的表情,我原本以為她會說她就去別的地方買,結果,她居然跟老闆下訂單了XDDDD

後來想想,也許老太太從以前到現在都習慣來這家店買家裡缺的物品,就連字典這樣完全不搭嘎的商品,老闆仍然願意想辦法幫老太太進貨,我想這不只是生意往來而已,而是一種照應,以及一種信任感。

這樣的店有可能會越來越難生存,卻變成是一個老社區中,令人倚重的一種商店形式,只是,等像老太太這樣的客人越來越少了,也許會來這家店消費的人也會逐漸減少,便再次的陷入了記憶的洪流之中。

不過至少,現在仍可以珍惜它還活躍存在的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