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是那個老二,不要想歪了。

我覺得,在很多時候,如果不是唯一,就不要求第一。

劉文聰說:「我某甲意輸ㄟ感覺。」然後就很多人用這句話,一副就是自己一定會贏態度的,只是贏不贏,有時候比過程還不那麼重要。

這聽起來很像是喪氣話,似乎只有沒實力的人,才會說出這樣的道理。

其實人生面對的,就是無數的競爭,只有經過競爭才會有成長。但我一直覺得,從來沒輸過的人,經不起一次的失敗。很大的原因在於,從來就沒有想過會輸。

承擔失敗,有時候是面對抗壓性的一種過程,競爭的環境下會感到有壓力,其實就是因為不想輸。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有輸過,漸漸的就會忘了自己有輸掉的可能,也許剛開始可能努力過剩,加上環境跟機會的優勢下,因此形成了相對大的勝利優勢。所謂驕兵必敗,任何優勢都會減弱,一旦優勢完全消失殆盡,勝負就會一夕之間翻盤。

這跟我反對的菁英教育、升學主義其實有著相對的道理。所謂的菁英教育就是製造階級,但階級往往是在不公平的環境或起跑點下形成的。就好比一般人跟連勝文比起來,光出身就不公平了,享受著不同的資源再培養,這樣的競爭環境一點都不公平,這樣選出來的菁英,也完全毫無公平可言。

可是現實既然是如此,那就去面對吧。既然要面對競爭,最大的重點在於如何從失敗換取教訓。

所以要當老二,在面前永遠有個第一,重點不在於無法出頭,而是在於瞭解與第一的差距在哪,學習別人的優點,評估自己的劣勢。

而所謂的「第一」不只是總分的第一,要去看多面向的第一,有些人雖然整體表現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會有一項是最專長的,這也是一個第一名。

再換個角度來說,人生不應該追求樣樣的專精、樣樣都第一,能夠包容別人的優點,正視自己的缺點,與其去挑別人的毛病,不如先從自己的毛病挑起;與其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至少期許自己,挑選一項是自己勇於挑戰的專長。

很可惜在台灣的環境似乎只看到勝利的光環,卻不怎麼包容失敗的人。例如曹錦輝、郭泓志跟王建民曾經在大聯盟創下佳績,卻在低潮的時候被台灣的球迷遺棄了;今年出現了林書豪跟陳偉殷,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又是下一個王建民?要走的下去,就不能沈迷在一時的勝利,反而應該想想一旦在這個舞台跌落了,要怎麼優雅的爬起來。

所以人生的競爭,不應該在於變成一個強者,而是如何在勝利及失敗中讓自己變的更謙虛、更懂得包容。有時候看透了輸贏,而看見了結果,反而才是最深奧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