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這是部台灣版的大堆頭偶像劇愛情電影,顯然我有些低估它了,因為這部電影真的比想像的好看。
好萊塢在重要的節日,包括聖誕節、萬聖節、跨年、情人節...都喜歡拍這種大堆頭的電影來應景,當然好萊塢的編劇功力不在話下,加上重量級巨星的加持往往票房不差,只是國情不同,台灣人看了總是覺得少了點味道,而且想法、價值觀、甚至是環境不同,有時候真的不太能夠體會好萊塢式的愛情故事。
這部「愛」可以感覺得到集結了鈕承澤導演這幾年苦心經營的電影資源,包括場景、運鏡、節奏感、卡司....艋舺的班底都來大力跨刀助陣,電影未上映就先轟動。
故事裡雖然分段介紹了許多不同層次及不同環境下的愛情,但每一段故事都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人所發生的。加上場景都是我們熟悉的台灣背景,比起過去的台灣電影來說,在行銷意味上濃厚,把台灣許多重要的地標(尤其是信義區)點綴的相當有都會感(台北本來就是都會區XD,我在說什麼),缺又不失台灣的風格,顯然跟觀光局贊助有很大的關係。
而導演紐承澤這幾年對於台灣電影的拍攝有著長足的進步及貢獻,包括前一部「艋舺」,雖然談的是民國70年代的萬華,卻能強烈的描寫當年的時代感及風格,並且拍出具有強烈風格的黑道電影(延伸閱讀:從「艋舺」看台灣黑道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得佩服他是個相當有想法、相當認真的台灣當代導演之一。
雖然電影有許多分支--如同好萊塢型式的電影一般,而且最後都會串連在一起,但好看就好看在所有的故事串在一起並不違和,甚至還有各自的結局,至少是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戲院的。
然而這部電影其實是在描寫都會區的愛情故事,可能要到了某個年紀,才容易對於這些事情有共鳴,甚至會感動,但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不俗媚、不做作、不八股,很自然、也很理所當然的回到了每個故事應該有的結局,似乎也在說,每一段愛情,都會有一個該劃下的句點。
電影出現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確有兩句話最值得我玩味:
「妳喜歡的,不一定會在一起;妳所擁有的,也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你沒見過你爸爸,所以你可以不想他;但是我見過你了,我就忘不了了」
這兩句話對於感情作了很傳神、也很實際的詮釋,其實當我們能夠面對這件事,或許我們就懂得愛情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