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我的小姪子誠惶誠恐的問我可不可以玩X盒子360,我跟他說要阿罵說可以玩我才能讓他玩,他很有自信的說,阿罵答應了,我不疑有他,就放他在房間玩。

過了幾分鐘,我聽見老媽在斥責小姪子,過沒多久,我聽到許多莫名的聲響及小姪子的哭吼聲,我走過去看,小姪子不但被我媽禁止玩電動,而且還被逼著跟我去爬山。

原來是前一晚小姪子原本跟老媽說想玩「巧虎」(兒童雜誌附的遊戲光碟),老媽要求他把功課寫完再說,隨即他把功課急急忙忙完成,結果錯誤一堆,老媽原本對他這種為了玩做事草草率率的個性就已經很不高興了,加上昨天玩的也不是巧虎,而是電視遊樂器,老媽覺得他在欺騙大人,所以禁止他打電動,也包括巧虎。

我可以想像我的小姪子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原本開心的準備打電動,卻突然被逼著要去作他最討厭的爬山(他討厭的東西不少,包括打針、睡午覺、打棒球、跟看不懂的電影)運動,整個人又激動又憤怒,一下槌胸一下頓足的,老媽看到他這付德行,也快要抓狂了,我趕緊換好衣服,把老媽拉到一邊,表示由我來應付小姪子。

剛開始我好聲好氣的要他出門了,他只顧著哭,氣的根本不想動,一直到我說爬完山我買飲料請他喝,他居然回我說:

「飲料有甚麼好的,我才不要飲料。」

這句話切斷了我的理智線,於是我大吼著:

「那你要甚麼?打電動?打到死?打到爽?這樣好不好?」

我要先附註一下,我的吼人,絕對不是一開始就吼很大聲,而是逐漸變大,這是我在部隊當幹部學到的罵人法。

接著我繼續罵:「甚麼叫做飲料不好?你說阿?」到這裡的時候音調很明顯的上揚了,小姪子發現好像把我惹毛了,於是趕緊起身:「好啦好啦,我去就是了。」

恩,我想我成功了,沒錯,我並沒有真正動怒。

一路上,其實我覺得委屈的是我,看到一對對情侶手牽著手爬山,我居然帶著一個滿臉淚痕的小鬼,而且還跟我保持十公尺遠,別人還以為我是爸爸,我想這種心情不是這個九歲小孩可以體會的。

反正他氣他的,我走我的,只要他不要走丟了就好,接著他越走越快,甚至走到我的前面後,轉頭跟我說:「叔叔,我們來比賽誰快」,然後快步的跑走,我見狀就追著他跑,臉上也露出一抹輕鬆的微笑,因為我知道他氣消了。

氣消之後,甚麼都好談,到了山上,我跟小姪子分析他的行為,他也知道自己不對,但是當時在氣頭上,的確是甚麼都聽不進去。

我想到在我念大學的新生訓練時,當時的教務長講的一句話:

「絕對不要再生氣或憤怒的時候決定任何事。」

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自古有「怒髮衝冠為紅顏」,都是人在甚怒之下做出錯誤決定,也因此我時常警惕自己,生氣的時候不要決定任何事,雖然往往會破功,但至少會盡可能壓抑住自己要爆發的情緒,以避免做出正確判斷。

我後來覺得,生氣或憤怒是可以有價值的,一個平時溫文儒雅的人,如果被踩到地雷而勃然大怒,那這件惹毛他的事是不是會讓人印象深刻?相對的,有個人動不動就為了一點小事在發脾氣,久而久之別人都習慣了,也不會去在意他發脾氣是為了甚麼,這種生氣根本就達不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老媽教小姪子常常教到動怒,因為老媽覺得如果不罵他、不生氣,他就不會記住,但是我發現最近老媽生氣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幾乎到了每次教每次動怒的狀況,甚至根本就是自己的情緒已經失去控制了,老媽一邊氣小姪子怎麼樣的教不會,一邊又覺得不生氣的話小姪子就不會記得所教的事,每天兩個人都得面對負面的情緒,這已經很明顯的表示「生氣」的邊際效應已經遞減了,恐怕有一天,小姪子會覺得老媽生氣是正常的,反而他教甚麼都記不得了,因為不覺得那件事是重要、該記住的。

說起來很多人在面對大人跟小孩,心態也差不了多少,偏偏職場上就是有一種主管,說穿了,幾乎大部分的女性主管都是這樣(我指的是大部分,如果不是的就不要對號入座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是她以為用憤怒、生氣就能讓自己的下屬明白他所要的,我承認我是個很討厭接受負面情緒的人,所以只要女主管對我莫名的發火,我通常都無法接受。

我尤其無法接受的,是完全沒搞清楚狀況,單純只是她覺得不太對勁,就把你念一頓,或是用質疑的語氣來「討論」事情,再給你一堆沒有意義的問句,比方說:

「你覺得這樣我要怎麼辦?」「你覺得我就這樣跟客戶說嗎?」「你覺得這樣可以嗎?」

其實答案都是「不行」,她就是故意設了一個問句,你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然後把氣氛搞僵,主管看我回答不出來,場面更難看,又會更生氣。

我真的不太明白,到底是誰教這些主管,生氣可以解決事情?

生氣的價值,在發揮它最關鍵的價值才是王道,就像是必殺絕技一樣;如果一天到晚都在出這絕招,招也不絕了,秘密武器也不秘密了。

我必須承認,生氣是一種「手段」,但前提是自己要很清楚自己在控制情緒,就好比我對小姪子的憤怒,或者是我之前帶兵時對作錯事的役男憤怒一樣,我很清楚甚麼時候必須該表達生氣的情緒,甚至是在表達情緒之後,接著要提出事情的作法跟結論,才能夠讓整件事有個句點。

我在服役時受的管理幹部訓練,長官總是會說「外表嚴肅、內心輕鬆」,其實就是在教我們管理的時候,必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把情緒當成手段及武器,用的時機對就會有好的效果,用錯時機只會給下屬造成壓力,並無助於解決事情。

但往往我看到的,都是在盛氣臨人之後,卻沒了個答案。

就我的觀察,前者因為只是把生氣當成手段,其實心裡面已經有底,知道該下甚麼結論,所以過程當中用生氣來處理,好順利達成接下來的目的;但後者單純只是在當下發洩自己的情緒,滿腦子只記得要罵人、要生氣,但心裡面根本不知道該怎麼作;又或者是說,因為生氣所以根本沒辦法做出正確的決定,單純只是情緒化的反應。

在職場上,無法避免遇到挨一頓刮或是被罵一頓,但在罵完之後能不能讓下屬服氣,這才是管理及領導的表現,無法帶領員工走向正確的路,卻只是不滿意下屬為什麼無法如自己的意,我想這樣對於工作或事情的處理並沒有任何幫助。

既然這樣,為什麼在生氣之前,不能多想想別人的立場?有時候多給自己三分鐘,氣消了,也許會比較看得明白事情的真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