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被人家當成怪咖,其實不是沒有理由的,基本上我的內心深處,藏著一條想要與眾不同的基因。

其實我想每個人多少都會想要與眾不同,但因為社會化的關係,當你與眾不同的點不是甚麼可以拿來說嘴的,就會自動把他隱藏起來,感覺是件很丟臉的事。

三人成虎這件事,基本上就是社會化的基礎,也就是說如果一件奇怪的事情越來越多人去做,做到一點都不奇怪了,就會被成社會變遷的一部分,而且從奇怪變成正常的現象。

ㄟ...離題了,我不是要上社會學或討論社會文化衝擊,我要談的是,所謂與眾不同的基因。

獨特性應該要被重視,至少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種證明個體存在的價值所在,就是因為每個人有所謂的獨特性,才知道你跟其他人的不同,否則就只是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樣的價值、一樣的功能,也同樣被取代。

我對於所謂的「獨特性」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延伸到我對死刑及教育的看法,但扯起來又會太遠了,其實我想說的是,我從小就不喜歡跟人家做一樣的事,某些事。

不可否認,一開始其實只是為了想要引人注意,比方說會冒出一些冷笑話,或者是吐槽同學、吐槽老師之類的。剛開始會獲得同學的笑聲,堆疊出莫名的成就感,接著就會變本加厲,直到其他人開始覺得受到我的攻擊的同時,有些人會反駁我或反嗆回來,有些人就直接不理我了,最後的結果就變成人緣不是很好。

那大概是國小國中的時期吧,回想起來還挺幼稚的,而且對我的人生實在沒甚麼幫助,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多了很多搞笑梗,只要把它運用在自己身上,帶一點自嘲的味道,就會覺得很好笑,也不會去傷害到別人,而慢慢的,我居然成為了同學眼中的諧星。

後來到了高中,有了國小國中的前車之鑑,我的人生開始變得低調許多,不愛出風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都是班上「顯眼」的傢伙,在某種程度上,也開始喜歡研究一些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會去研究的東西。加上一點點反叛的個性,我在高中時期,反而接觸了更多元化的資訊,都是跟聯考沒關的。比方說我喜歡研究三國人物、喜歡看日本戰國的故事(沒錯都跟打電動有關)、喜歡看電影(甚麼都看)、喜歡看日式的偵探小說,尤其是赤川次郎的,甚至有一本得過江戶川亂步講的小說很吸引我、那時候也看銀河英雄傳說.....反正跟學校的功課都沒甚麼關係,卻累積出很多莫名其妙的觀念。

上了大學,開始選擇站在反權威、反社群的那一端,最明顯的行為就是與系學會的對立,而且對於泛政客的立場及行為會覺得厭惡,當系上或學校裡面開始一窩蜂的接觸甚麼,我就會盡可能的避開,甚至發自內心的排斥,所以系上最多人選修的我就不選、大家都在挑營養學分,我偏偏挑最不容易過的....一整個大學生涯下來,成績一直都不算太好,但總是會被歸類為好學生,表面上是因為我看起來不愛玩,但真的原因是因為我實在受不了跟這群人做很虛偽的交流。

這樣的個性在上了研究所好像也被貼上標籤,有老師認為我屬於非主流的學生,雖然我不是很清楚所謂的主流或非主流的定義,不過我倒是很享受這種被認為有點個性卻有點孤僻的路線,顯得我在大家眼中很有特色,所以花了十幾年,我居然在研究所終於展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

回想起來,我發現想要與眾不同真的不用花太多心思來標新立異,其實只要回到內心深處的本質,認真的看待自己的喜好來做決定,慢慢的表現在自己的品味上,就會走出自己的一點風格,但在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總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盡可能不去挑選會引起別人注意的選擇,例如買衣服、買書、買CD、租DVD....你是不是常常在這些店裡面看到一個你真的有點心癢癢想知道他在幹嘛的作品,卻沒有勇氣拿起來去結帳,這就是受限於別人的眼光再做決定,其實這些店既然會擺出這些商品來,就是希望你拿起來去結帳,我相信你買下去了不見得換來別人異樣的眼光,反而是店員或老闆鬆一口氣的表情,因為終於賣掉了XD,還好我就是這樣買了三張恆春兮的專輯,內容真的有夠好笑的。

去年決定投入公職考試的行列,當初雖然有某部分的原因是為了離職,但心裡面總還是殘存一點點想要當公務人員的心,然而這幾年考公職幾乎變成了社會新鮮人或失業者的全民運動,一窩蜂的投入在無止境的國考地獄中,我的潛意識又開始動搖了~~~我才不想參加這個全民運動哩......總之,我又選擇了一條不是很多人會選擇的一條路在走,我居然覺得,這樣自在多了。

所以我一直提倡每個人的獨特性,包括落實在我所教的學生中,我從來就不想指定他們該做甚麼,而是期待他們做出甚麼讓我意外的東西。

越是無法跟別人並駕齊驅的,越是要發揮自己與眾不同的那一面。

每一個令人崇拜的藝術家,絕對都有一段與眾不同卻被人鄙視的一段經歷,如果沒有一路上的堅持,就不會有成功的創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