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艋舺」在戲院上映的時候一直沒機會看,總算至少在電影台首播時搶了個頭香。

好像很多人看完「艋舺」,只記得「意義是啥小,我只知道義氣」,或者是「今天你不弄死他們,明天他們就會弄死你」,那我總覺得少了點甚麼。我相信這兩句可以是這部電影的經典台詞,但絕對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意義及精神。

如果問我我看到的是甚麼,老實說,我看到的不只是台灣黑道文化,我還看到了台灣地方產業變遷的陣痛期。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艋舺」的故事是從太子幫的結拜開始,但這絕對不是整部電影的核心。就我來看,電影的核心,應該是從被大家嘲笑愛搶戲的「豆導」飾演的「灰狼」而起。

豆導真的很賊,明明只是客串,卻把自己的角色設定的舉足輕重,除了他最後揭露是蚊子的親生父親之外,他引進的「外省幫」勢力,也是整部電影真正最核心的劇情大綱。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沒有「和尚」、沒有「蚊子」、甚至沒有「Geta」大仔,都不會比沒有「灰狼」還來的更無可取代。

到底這部電影我們該用甚麼樣的心態來看呢?

很多沒看過「艋舺」的人告訴我,這是一部黑道電影,不值得看。

也有部分看過「艋舺」的人告訴我,這是一部黑道電影,很好看。

然後我真正看了「艋舺」,從蚊子被「狗仔孩」搶了雞腿,到太子幫結拜的當天引發了全艋舺角頭的大「拖賭」,在這之前,我真的有點想轉台,我心理暗自認為,如果只是看黑道的打打殺殺,那拍的還比「古惑仔」還糟,至少古惑仔創造了「陳浩南」這個英雄,艋舺只有一群小混混。

耐住性子看下去之後,我才驚覺,我完全搞錯方向了。

在談「艋舺」的劇情之前,我想先提到所謂的「黑道文化」。

就我所瞭解,黑道的形成,往往離不開「窮」跟「苦」,也離不開「社會不公」。

台灣的黑道幫派,可以追溯到日據時代的地方抗日活動。簡單來說,黑道的起源就是地方的抗日組織而起,對抗當今政府的不公不義,都是黑社會的起源之一。

大家還記不記得「功夫皇帝方世玉」這部電影?方世玉加入紅花會,立志反清復明,我忘了發生甚麼鳥事,然後方世玉的媽媽對著總舵主陳加洛說:「我兒子跟著你加入了黑社會...(對白忘了,大概就這意思)」,也就是我們在稗官野史看到的江湖組織,基本上就是黑社會,只是在那樣鄉愿的年代,江湖代表的是「俠義」、是「英雄輩出」,但黑社會卻直指著犯罪跟暴力。

其實紅花會(或天地會)後來流傳下來,組織被不法人士運用,也逐漸成為了黑社會的一幫,詳細情形因屬傳說,故不多加穿鑿附會。而台灣的黑道,也是由早期抗日的地方仕紳或草莽之夫,逐漸形成一股與官方對立的勢力,而形成地下秩序,慢慢的地下秩序隨著利益衝突、地盤劃分,而逐漸成為「黑社會」。

諸如我們這種所謂「清白」的老百姓,聽到黑道當然避之唯恐不及,深怕受到池魚之殃或捲入鬥爭及衝突之中。如果說黑社會的定義是為了界定跟「白道」相抗衡,或者是「正規」無法影響,而得透過私下解決的的「地下勢力」,那事實上,在我們身邊,到處都充滿了像黑社會一樣的地下秩序左右著我們。

在學校裡面,是不是會產生很多小團體,明明班上有班長跟風紀股長這些「正規」的幹部在管理秩序,但如果幹部搞不定小團體的「意見領袖」,班上的秩序恐怕管不動,這是不是影響「正規」的地下勢力?

在公司裡面,是不是會有不同部門的主管,底下會有一批忠心的下屬在擁護著,明明公司有一定的「正規」獎懲制度跟升遷管道,但如果你跟錯人,是不是會永無翻身之日,能力再好也出不了頭,更嚴重甚至要跟著頭頭一起走路,那是不是影響「正規」相抗衡的地下勢力?

在學術界裡面,是不是會有某個流派的權威,掌握了學術界的生死,明明你的學術理論有了新的突破,甚至有學術價值,明明好的研究結果應該有「正規」的評審機制,可以在研討會或學術期刊曝光,就偏偏你得罪了同個流派的大老,或者是你的研究結果讓他臉上無光,最後這個流派還是會在這個權威的壓力下,使得你的研究結果永無天日,那是不是也是成為影響「正規」的地下勢力?

這些事件跟真正的「黑社會」比起來,意義上根本就大同小異,只是手段上有所不同,黑道的地下秩序用「暴力」來維持,且經營的事業都是偏門的「特種行業」(目前有些黑道轉型經營正當行業,不過仍被諷為黑道漂白),而公司或學術界用的手段比較「乾淨」,或者「不見血」,但其實現實殘酷的程度,我想不亞於黑社會。

但至少真正的黑社會,在利益不衝突的情況下,講道義、講倫理,重視倫理的程度的比公司或學術界都還要來的嚴格。

所以「艋舺」的關鍵點就是在「利益衝突」,外省幫的進入,引發了艋舺舊勢力的反省及衝突,時代在改變,艋舺的角頭固守著傳統及劃地自限的態度,最後敵不過外省幫先進的思維及煽動,導致艋舺的勢力重新洗牌,走向未知的未來。

我不是艋舺在地人,所以我不知道外省幫後來怎麼影響艋舺,但我卻可以從這裡看出,外來的文化,在進駐舊文化的地區時,所產生的衝突及反抗。如同黑船進駐日本,改變不了時代的巨變,也改變不了人類走向現代化的渴望。

所以如果把艋舺當成黑道電影來看,我真的覺得相當可惜,裡面有太多的橋段值得我們去省思。

其實我最忘不了的台詞,是Geta大仔對太子幫所說的

「槍是下等人用的武器」

當我們在追求便利及現代化的同時,我們還記不記得老天爺留給人類最原始的能力到底還在不在?

Gate大仔死於和尚的槍下,意義並不在於功夫終究得敗給槍械,Geta大仔中槍前,身邊並沒有任何一個得力的親信相助,卻一個人獨力解決欲暗算他的四名殺手,但最後卻死在他自以為可以信任的人手下,其實他不是死在槍下,而是死在違反倫理的陰謀之下。所以真正危險的並不是和尚手上的槍,而是他扣下扳機,那一剎那他心理的想法。

所以從這部電影我看不出來有任何把黑道英雄化或合理化的論述,相反的,最後打打殺殺的人其實都沒甚麼好下場,以暴制暴最後還是在暴力的反餽下結束。以暴制暴當然不是甚麼好事,但除此之外,像地下組織或地下勢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應該早就司空見慣了。所以其實最可怕的不是黑道這件事,而是你不知道會為了甚麼原因,慘死在自己的兄弟手下,而這樣的反逆,卻早已違背了「結拜」的意義,終究我們應該最該警惕的是,為了利益而違背道義的陷阱跟背叛,我覺得這比黑道還來得更令人畏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tswill 的頭像
    gtswill

    新生活,從這裡開始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