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念大學的時候,同學間很流行「直銷」這個產業。
你會發現,想拉你進直銷的同學,永遠都是神神秘秘的約在某個地方,有時候是個泡沫紅茶店、有時候是咖啡店什麼的,然後也不告訴你要幹嘛,碰面了之後總是會虛情假意的噓寒問暖一下,也不會請你喝這杯飲料,就突然跟你說:
「阿,我最近在打工,公司在附近,我想拿個東西,你陪我上去一下吧。」
接著,他就會慢慢的帶你進入直銷的環境中,會有一個據說是主管的人來跟你寒暄,然後告訴你加入直銷有多好,還說他本來是研究所畢業,但覺得現在的工作錢少事多...八啦八啦的,然後還要你留下來聽個分享,最後就千方百計的要你買產品加入會員。講真的,每次都很難脫身,非得要搞到準備翻臉了,才悻悻然的走人。
接下來,不管哪種交情的同學、學長,似乎多多少少都經過直銷的荼毒,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大學同學,跟我很要好,只是我上台北實習那年有好一陣子沒聯絡。等我回來念研究所時,他很興奮的找我,沒說幹什麼,只講了一句:
「我想借重你的聰明才智。」
這下子就有鬼了,我知道我有聰明才智,但不習慣從別人的嘴巴說出口(茶),總之,他講得很好聽,而最後答案揭曉,果然又是直銷。他想要問我看看有沒有什麼點子,可以透過公司的制度在最短時間內賺到最多錢。
我搖搖頭,無奈的說:
「絕對沒有。」
後來他又想帶我去他們公司「坐坐」,接著找我去附近的餐廳吃飯兼「洗腦」,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是,每個作直銷的都會問你:
「你覺得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會把所有事情用最極端的結論告訴你,而每條路最好的方向,就是賺錢,直銷就是可以讓你賺大錢的方式,唯有靠直銷賺錢,才能實現夢想。
每當他們講到這裡,我心裡面就會浮現一個英文字:Bullshit!!
直銷業的上線,往往為了拉你上鉤,就會先把你打入谷底,讓你看清社會的現實面,告訴你現在作什麼工作都一事無成,然後在慢慢用直銷業編織出一段美夢,加上運用環境的氛圍,讓你自以為參與一段很熱血的事業,接著你就投入在直銷的美夢當中。
所有加入直銷的人,都是為了逃避工作、逃避現在的就業環境,想試著透過直銷業所編織的賺錢模式,一步一步專取莫名其妙的暴利(真的是莫名其妙,我甚至曾經把公式算給他們的主管,告訴他說,要嘛不是公司倒閉,就是我賺不到錢),所有的人幾乎最後都夢醒了,回顧當初投入直銷業的同學、學長們,似乎也沒有人留在那裡編織美夢。
透過直銷的引言,我想說的是,那天我同學問我的話:
「你覺得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我那時候很得意的說,我要改善台灣的觀光產業環境。
這句話讓同學語塞,因為這是加入直銷作不到的事。事實上,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尤其我從學生、到業界、又回到學校教書,影響觀光產業的環境因素就無法透過個人去改變的,怎麼可能作得到改善台灣的觀光產業環境。
可是老實說,從我拿到碩士以來,一直都想著這件事,包括做過遊客調查、接觀光專案、甚至想考觀光行政,都是希望能盡棉薄之力,即便只是一點點小小的成就改變了這個環境,那也是一種驕傲。
這是我工作的意義,至少在當時是這樣。
然而,經過了這麼多年,隨著就業環境的惡劣、經濟壓力的逼迫,工作的意義慢慢的物質化了,從滿腔熱血,到最後只求得一頓溫飽,我開始懷疑當初怎麼有那樣的動力去作那樣的夢想,卻又不得不遷就現實而逼自己去作不想作的事。
後來才發現,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我找不到想作的事,甚至我找不到工作真正的意義。
所以為什麼直銷商可以這麼輕易的打動學生們,因為大部分的學生或準新鮮人都惶恐著自己的未來,反而是向我這樣自我感覺良好的傢伙抵擋了直銷的誘惑,卻又落到惶恐自己未來的窠臼中。
我的心裡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期盼,可以透過工作,對於這個社會或我關心的觀光產業能夠有一點點的影響力,只是現在比較清醒了,突然發現每一件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可以完成。
回頭想想,我是不是從以前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三十歲以前要有什麼成就、四十歲以前要有什麼成就,結果一事無成,但不過只是並沒有達到自己跟別人的期望而已。
換個角度再去想,是不是人生到了不同的階段,給自己不同的目標,符合自己的能力,也符合現況,會比較容易滿意,也比較有挑戰下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動力。
工作也是如此,也許我們都太汲汲營營的希望透過工作獲得好的生活、擁有好的地位,卻沒有設身處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現在所應該擁有的,如果調整一下目標及方向,評估可行的目標,一步一步達成,也許工作就不會變得這麼痛苦了。
聽了太多成功的故事,好像要把自己壓迫成完美的人格,偏偏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怎麼能夠跟其他人一概而論?在未蓋棺論定前,每個人的成就都還是未知數,直到你看得出成就的那天,你的人生就會變成是另外一個範本了,但在你成功之前,你居然還在學別人的成功模式而失敗著。
所以,不管是工作、或著是人生,重點是知道為了誰而活、為了什麼而活,清楚的認識自己,說不定才是人生唯一要做的一件事。
工作,也許只是為了認識自己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