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要選市長,我也沒什麼興趣從政,更不用說我連從政的資格及資源都沒有,卻在一瞬間有一個想法,市政或許可以這麼做。

簡單來說,以一個市來說,市政就好像是在經營公司一樣,市長就是執行長,管理市政好比在經營企業,而全體的市民就是這家公司的股東,我們居住在這裡,應該共享這家公司的盈餘及紅利。

而所謂的紅利,則是公司的利潤所分下來的獎金,若以市政的角度來看,政府編列預算並執行相關的公共建設回饋給市民,就像是一種紅利發放。政府如果有足夠的盈餘發放股利,股東就會更滿意,更願意投資在這家公司,在不斷循環下,按照正向的模式來看,這個公司,也就是這個都市的市政應該會越來越繁榮。

經營一個都市,也像在經營社會企業一樣,所得應有適當比例回饋給弱勢族群,以縮短整個都市的階級差距。

而公司的經營好壞,當然要有相對應的績效指標,最簡單來說,市政做得好不好,可以從這個政府一整年賺了多少錢來決定,而政府如何賺錢?除了中央的統籌分配款之外,另外就是地方的稅收。

地方的稅收除了一般的規費、行政費用之外,應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於營業稅及土地相關稅務,而政府想要賺錢,就必須要讓在這個都市裡登記經營的商家賺錢,身為一個市長,好比身為一家公司的執行長,在市政的考量上一定要思考如何讓稅收增加,而讓公司的經營更加星,所以市長就要思考都市怎麼規劃、該怎麼做好完善的配套措施,包括警消、建設、社會、衛生、經濟....等等,從整體的角度來經營這個都市,這個都市便會越來越繁榮,而稅收越來越多,政府就越有錢,就能蓋更便民的建設,而身為股東的市民們也從便利的設施及公共建設分享了公司的紅利,公司的經營勢必更有聲有色。

然而,看起來台灣很多地方首長把身為"市長"視為一種權利及利益的分配工具,顯然忙著安撫地方派系,瓜分地方利益,而身為一個"執行長"該做的本分沒做,反而不斷的引進外資,更進一步掏空公司,也就是把都市的利益分給不相關的人,導致弊端叢生、生靈塗炭,而一個都市將因此而走向暨墮落又貪婪的方向。

所以怪不得南韓會選了一個執行長當總統,我想我們在選地方首長或行政首長時,會不會當官、有沒有經驗似乎不再是重點了,我們需要一個有經營企業能力的人來治理地方及國家。

但顯然政府好像沒這樣的人才,連企業都沒有這麼優秀、無私的人才了,我們還是很難期待這個國家、這個都市,能有甚麼特別的長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