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在學詠春拳,套路還在慢慢的練著,所以暫時連一個都打不了。

其實中國拳法很多,有些人會好奇為何我獨鍾詠春?

不可否認,大部分的人一定認為是受到電影的影響,這我不否認。然而,如果只是受到電影的影響,電影的熱潮會過,照道理說,應該早就失去興趣的熱忱了,卻偏偏在最近開始找到教練,也正式開始下定決心學拳。簡單來說,不是被葉問宗師"一次打十個"所吸引,而是詠春的精神。

簡單來說,這是一套女人發展出來的拳,眾所皆知,不論此套拳的鼻祖,以及以此為名的嚴詠春都是女人。

女人的拳,所以一定柔弱、一定沒有破壞力,怎麼可能比的上男人發展出來的拳?

但如果逆向思考,這套女人拳之所以能出名,一定是曾經闖下名號,也就是說,這套拳可以打敗男人發明的拳!

為甚麼女人練的拳,卻能與中國各家武術匹敵?不就是一件很值得探討的事嗎?

加上透過電影宣傳的推廣,我發現詠春套路不多,但重實用,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我來說,似乎可以嘗試學習看看。

學詠春才兩周,其實我並沒有要大放厥詞什麼詠春拳的奧秘及精隨,只是透過學拳的過程中,似乎體會到一件事。

詠春的套路,講究所謂的"無為",這個"無為",與老子說的"無為"可以說指的是同一件事。

詠春拳並不是透過力量及體能優勢來與對手對抗的武術,相反的,它講求的是由內在的穩定及修為,透過力量的轉移,來達到進攻的目的。

很多人從電影看到詠春的速度很快,而我從網路上找到兩句話,足以說明詠春的速度為何那麼快:

"減少自己與對方接觸的距離,並增加對方與自己接觸的距離!"

一消一長之下,如果我學的是詠春拳,便可以顯得自己的速度比較快,這是技巧,在某種程度來說就是在練習這樣的觀念。

如果能夠增加自己的速度?除了抓準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之外,更重要的是收放之間的運用。

教練一直強調所謂的"無為",是一種內在力量運用,不表現在外型,透過彈性及放鬆,已作好攻擊的準備。

這是一門相當不容易的功夫,除了練習,還得靠身體來體驗。

我想做人處事也是這樣的道理,收放之間,給予別人與自己的距離,也保持的出手的彈性。

其實人與人之間不論是相處,或者是交惡,都必須要保持某種程度的空間及彈性,也就是留一條後路給別人。

過於趕盡殺絕,不但把自己的心態綁死,更會激起別人背水一戰的鬥志,非但對自己不利,甚至會被逆轉型成劣勢。

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是一種無為的表現,表面上不積極作為,其實是順其自然,而留下人與人相處的空間。

在練習詠春套路的過程中,居然有此頓悟,自己都覺得蠻意外的,至於自己作不作得到,我想這應該又是另一個故事了(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