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很喜歡復仇者聯盟的聲光感官效果,但比起黑暗騎士系列,卻又是另外一種層次了。克里斯多夫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打破了傳統的框架,重新樹立了另一種英雄電影的層級,說他是劇情片一點也不為過。

TheDarkKnightRises_TeaserPoster  

(照片來源:黑暗騎士:黎明升起  官方網站)

"黑暗騎士黎明升起"巧妙的串起前面兩集的劇情,把前後三部電影的故事內涵,用深刻的方式描寫。

這是一部可以三集一起看的電影、卻也是三集互相獨立的電影,端看你用甚麼角度來觀賞這系列的劇情。

第一集說的是,當一個都市面臨崩潰邊緣,當政府與罪犯同流合汙時,這個社會需要的是英雄,蝙蝠俠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孕育而生。

第二級則顛覆了蝙蝠俠這樣的英雄存在的意義,透過極端正義的檢察官哈維丹佛的形象,以及像小丑這樣無法預料的智慧型罪犯,蝙蝠俠的存在反而是這個平靜社會的負擔,蝙蝠俠想要告訴高譚市的是,只要有了理念正確的法治英雄,就不再需要像他這樣以私法制裁的蒙面怪胎,身為黑暗騎士,只能有兩個選擇:

"像個英雄般死去,或是活著看見自己成為壞蛋"

這個社會對於公平充滿了信心,蝙蝠俠也應該從此退隱江湖。

原本以為,這樣的結局,已經為蝙蝠俠的命運畫下了句點。

第三集要說的,其實是面具底下的真面目,永遠都不知道是真正的善與惡,有太多人戴上面具,蝙蝠俠、貓女、班恩、幕後主使者、以及八年來活在被塑造成哈維丹佛的犧牲所成就安逸社會中,外表都只是假象,面具背後所隱藏的事,都有他說不出口的秘密。

就像孟子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高譚市寧靜了八年,只有戈登局長親眼見證哈維丹佛的真相,不安的情緒導致他在工作崗位上戰戰兢兢;而當多年後蝙蝠俠出現協助警方追捕班恩時,大批警力卻浪費時間在追捕蝙蝠俠。過於安逸的狀況下,連蝙蝠俠都顯得老態龍鍾,高譚市表面的平靜,潛藏著陷入另一次崩潰的邊緣。

跟第二集不一樣的地方是,小丑的出現只是為了象徵蝙蝠俠的存在,如果沒有蝙蝠俠這樣強而有力的英雄,就不會有小丑這樣的罪犯來挑戰。

在第三集則強調的是,當我們遺忘了真正的正義,當法律及制度限制了正義的伸張,最嚴重的結果,就是被虛偽的正義陷入困境之中。

班恩巧妙的運用了這個城市的矛盾,困住了警察、隔離的蝙蝠俠,使得高譚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表面上這是一場革命,其實只是復仇下的產物而已,為了要回到最初的混亂及重整。

然而第一次交手敗給班恩的蝙蝠俠,卻因為被放逐而有了重新鍛鍊的機會,英文片名中所謂的"Rise",除了象徵蝙蝠俠重新再起的意味,另一個寓意應該指的是,高譚市的重新開始。大家開始撕開虛偽的假面具,打破了高譚市捏造的和平假象、以及幕後主使人的真面目。揭開真正的幕後主使著的那一刻,我相信所有人應該都跟我一樣看傻了吧!

最後,故事導向蝙蝠俠自尋毀滅,除了告訴高譚市的市民說,這個社會恢復正常了,維護正義的角色該還給法治了,另一種意思是說,其實我們都曾經需要蝙蝠俠、但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維護正義的那一個人。

所以最後貓女及年輕警察,被輕描淡寫的賦予了在這個故事中的分量,卻其實是在蝙蝠俠的正傳故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人性化一直是這系列電影最大賣點,就好比"火鳳燎原"中,每個能在三國時代中登場的角色,其實都有不簡單的能力。而黑暗騎士中的每個角色,也都有其不可取代的存在意義。經過導演重新改變導入角度,讓腳色自然的誕生卻且保留其原有的特性,重新賦予這個角色在故事裡面的意義。

而電影有層次的節奏,從一開始沉悶的氣氛,緊接著越來越強烈的張力,這樣能夠扣人心弦的拍攝手法,恐怕好萊塢之中鮮少能欣賞到這樣令人激奮的作品。

我不知道該不該推薦給各位,這實在是一部層次太高的電影了,我只能說,如果你看完之後真的不喜歡,請不要告訴我,因為暫時我沒有辦法接受不喜歡這部片還跑去看完的人。

如果想看這部片卻又怕看不懂的,建議真的先去看前兩集,或許就能感受到這三部電影不同的境界。

 

最後很想補充一點,安海瑟威所詮釋的貓女,不由得讓我想到海賊王的妮可羅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swi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